连麦硅谷丨中国“99后”打造家务机器人机器人会否接管世界?

时间: 2024-04-28 21:54:55 |   作者: kaiyun开云网站登录主页

  “AI应该能到每个普通人手里,人人都能尽自己的一份力,也能改变发展趋势。”

  在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(AI)实验室,家务机器人Mobile ALOHA正在执行厨房清洁任务:整理厨具、擦拭灶台、清洗酒杯……Mobile ALOHA的能力远不止于此,烹饪、洗衣、逗猫等更复杂的操作信手拈来,也让这款家庭超级助手于2024年年初火爆全网,而项目背后的主创是两位来自中国的“99后”。

  符梓鹏和赵子豪均出生于1999年,目前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在读博士,师从该校计算机科学和电气工程助理教授芬恩(Chelsea Finn)——Mobile ALOHA项目由他们三人联合谷歌AI实验室DeepMind共同推出。

  第一财经记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见到了Mobile ALOHA团队。符梓鹏和记者说,家务机器人从创意到问世只用了三四个月时间。“我们利用能购买到的机器人,在设计和组装后,搭建成了Mobile ALOHA。初衷是创造出像人一样拥有两个手臂的移动机器人,我们得知这样一个硬件设计叠加AI算法可以很好地解决一些家务问题。”

  Mobile ALOHA配备摄像头、麦克风和传感器,可以看见、听到并与用户沟通,该机器人能够自主构建室内空间的动态地图,也支持复杂的远程控制做相关操作。跟着时间的推移,机器学习(Machine Learning)能令这位家庭助手的各项能力得到优化。

  符梓鹏向记者演示如何训练机器人,人类进行大约50次操作演示之后,机器人就能独立执行复杂任务,且成功率高达90%。

  据一篇发表于科学期刊PLoS ONE的研究调查,未来十年,“家务自动化”将替代39%的家务劳动。研究小组邀请了29位英国AI专家以及36位日本相关专家,就人工智能在未来家庭领域的作用进行了预测和分析。根据结果得出,“家务自动化”可以大幅度节省家务杂活时间,其中,人们花在杂货购物上的时间将减少约60%,在照顾孩子方面的时间将减少约20%。

  Mobile ALOHA团队已将家务机器人项目完全开源,任何人都可以下载、使用相关的代码、数据和硬件设计。符梓鹏和赵子豪表示,公开研究资料一种原因是希望推动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发展,吸引更多人才进入行业;另一方面,他们相信AI具有普世性。“AI应该能够到每一个普通人手里,人人都能尽自己的一份力,也能改变发展趋势。”赵子豪说道。

  Mobile ALOHA目前的成本大约3万美元,如要实现普及,需将成本降到足够低。赵子豪表示:“如果家务机器人能做到十项全能,比汽车更加实用,那么人们就有很强的购买意愿。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把价格做到几千美元、几万人民币,这样才有机会让普通消费者去体验这样的产品。”

  2月末,人形机器人初创企业Figure AI获得来自微软、英伟达、OpenAI、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等投资人大约6.8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,该企业成立不足两年,估值已达26亿美元,背后金主还包括英特尔、“木头姐”旗下方舟基金等等。Figure AI称,融资所得将加速其人形机器人Figure 01的开发和商用。

  有OpenAI大模型加持的Figure 01直接叫板马斯克的“擎天柱”,是当前最受瞩目的人形机器人公司之一。去年12月,特斯拉擎天柱二代(Optimus Gen2)登场,在重量、速度、平衡、灵活性等诸多方面得到非常明显提升,该机器人将首先应用于特斯拉工厂生产,一旦实用性得到验证,就会启动销售。

  特斯拉CEO马斯克曾经表示,擎天柱价值被“极度低估”,预计未来需求可能高达100亿~200亿台,他有信心,擎天柱将占据特斯拉长期价值的大部分。

  符梓鹏告诉第一财经记者,未来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十分普遍。“不限于家庭、工厂环境,在办公、医院、餐厅等场景都能起到辅助作用,帮助人类提升产能、减轻负担、规避危险,其益处将是方方面面的。”

  硅谷知名科技投资人、Fusion Fund创始合伙人张璐同样看好机器人赛道前景,一方面契合传统行业的自动化需求,实现降本增效;另一方面,也在塑造人工智能的未来。

  “AI下一步的优化和训练,有赖多样化的高质量数据,这一些数据的获取需要更多的自动化、更多的传感器以及更多的机器人。”张璐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,“目前的训练数据包括语言文本、图像、音频、视频,但人和人之间的信息沟通、感官触觉、能量流动,这些都是极为复杂的信息收集过程,可以被下一代传感器和机器人所赋能,因此我认为这个产业具有机会。”

  受困于“造血”问题,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几经起伏,成本高企、人才稀缺等问题苦行业久矣。不过,市场热情被大语言模型彻底点燃,业内人士称,如果大模型的语言解决能力是“大脑”,若想真正发挥通用AI(AGI)的力量,人形机器人被视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硬件载体。

  英伟达高级科学家范麟熙(Jim Fan)就曾经预言,除了大语言模型,2024年最重要的议题就是机器人。

  1927年1月,由德国知名电影导演弗里茨·朗(Fritz Lang)执导的表现主义科幻默片《大都会》(Metropolis)登陆大银幕。这部默片时代的巅峰之作,以其宏伟的场景、前卫的特效和超前的主题而闻名,不仅是科幻电影史的第一个丰碑,也是首部涉及机器人、人工智能的默片,于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献遗产。

  一个野心家想凭借自己创造的机器人,迷惑上流社会、离间工人,达到他毁灭世界的目的。电影故事设定于2026年,即电影完成的100年后,通过对未来都市的描绘,探索工业社会中的阶层和贫富差距,反映了20世纪初社会政治变革的思潮,呼吁人们关注工人权益和社会公正。

  此后近百年,脑洞大开的科幻大片陆续到来,其中不乏一些灾难题材,例如由人类一手创造的机器人攻占地球、统治人类。那么,机器人有没有接管地球的那一天?

  赵子豪并不认同。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:“机器人接管世界情形的发生,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是AI研究者的失职,疏于对AI的控制。我认为,机器人的出现对于整体社会而言应当有利,人类也应该容易判断机器人的行为是否得当。”

  符梓鹏表示:“在未来,若机器人或人形机器人得以普及,成为人类助手或得力伙伴,相当于把个人变成一支团队,生产力将被极度放大。”

  赵子豪补充称,机器人的价值更在于提高人类生活品质、提供情绪价值。“如果家用机器人能承担所有家务,情侣、两口子之间的矛盾将会减少,家长拥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,老人能够更有尊严地安享晚年。”

  更多观点认为,一个演进的转折点已经到来。以色列历史学家、畅销书《人类简史》作者尤瓦尔·赫拉利(Yuval Noah Harari)预测,随着AI和生物技术的快速的提升,人机融合将在本世纪完全实现。

  “人机融合的过程慢慢的开始。”赫拉利解释称,智能手机、社交网络已经不像过去的锤子、刀具这些传统工具,它们是智能机器,可以每时每刻了解人类习惯、个性,甚至帮助形成世界观。未来数十年,随着机器学习、生物传感器、脑机交互等技术的发展,这一融合过程将加速发生。“到2100年,人机融合将相当充分,人类离开网络将难以生存。

上一篇:以“质”致远

下一篇:这座东北小城承包了全球四分之一的泳装!

Product Sample